通知文件

News
国家各部委文件
行业新闻
行业文件
站内文件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通知文件 > 行业新闻 > 正文
行业新闻

吴溪淳在二届三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时间:2009-06-27 20:02:54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我国钢铁工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二届三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吴溪淳

同志们:
  这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按协会章程规定,由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冰生同志向大家作了协会上半年工作情况报告;戚向东副秘书长作了钢铁行业上半年运行情况和下半年运行趋势的报告;李世俊副秘书长作了我国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支撑技术的推介报告。在昨天召开的会长联席会和常务理事会上,经过讨论原则通过了《钢铁行业人才流动准则》作为协会制订的第一个行规行约,会后稍作文字修改后即颁发试行,在实践中再进一步完善。常务理事会还通过了吸收一批新会员的决定和下半年开展税赋调查的工作方案。在会议即将结束前,我就当前宏观调控对我国钢铁工业今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重大意义和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我国钢铁工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问题讲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充分认识宏观调控对我国钢铁工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关于宏观调控的目标和已取得的成效
  去年我国经济实现了较快增长,经济形势总体是好的。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主要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增长过快,去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建规模高达16万亿元,去年当年完成55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67%,比2002年加快了156个百分点,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0%,使投资和消费增长比例失调。从长远看,必将降低投资效率,造成产能过剩,既会增加当期通胀压力,又将潜伏着今后出现通货紧缩和经济大起大落的危险。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规模过大,不是全局性的,主要是部分地区、部分行业包括钢铁行业在内的,局部的投资过热和低水平产能扩张造成的。造成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除体制上的原因外,主要是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投放过快;由2002年的新增贷款增长1689%,跃升到去年的21.09%,去年一年新增贷款同比增加2.99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造成重工业的超常增长,使之由2002年的131%,跃升到186%,导致煤电油运供应紧张,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通货膨胀压力增大。
  针对去年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党中央和国务院及时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包括提高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控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势头;整顿规范土地市场秩序,全面清理各类开发区,制止乱征滥占耕地;规范市场准入等措施。特别是今年45月份,针对一季度部分行业包括钢铁行业在内的固定资产投资仍然过猛的情况,国家进一步加大了调控力度。包括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钢铁、房地产等部分行业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制定最严格的土地管理措施;清理在建项目和控制新上项目,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建设项目等。
  目前宏观调控已取得明显成效,56两月的固定资产投资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现增长率已达12%左右,基本回落到正常水平;货币供应量和贷款增幅趋缓,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狭义货币供应量增长已稳步回落到162%,处于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17%左右调控目标内,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同比增长163%,比5月份又减缓了23个百分点,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5月份环比下降14%,6月份环比下降04%,呈现稳中趋降态势。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6%中,食品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32个百分点,服务拉动05个百分点,除此以外的六大类工业消费品价格总水平在不断下降,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基本上没有传导到工业消费品生产部门。
  最近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同志指出:我国经济运行的一个重大变化是投资膨胀向消费膨胀的传导受阻,目前除煤电油运等少数商品和服务外,绝大多数商品依然供过于求,这种基本的市场关系,决定了消费品价格难以大幅上涨,也意味着经济发展主要受需求约束,受购买力制约,……在最终消费品的需求不再随着投资的扩张而膨胀,投资没有最终消费支撑的情况下,如果再扩大投资规模,那么今天的投资一两年后就是大量的过剩生产能力,必然导致物价下降,通货紧缩。刘国光同志的这段论述对我们加深理解宏观调控的正确性很有帮助。
  (二)钢铁行业投资过热情况和问题
  这次宏观调控,钢铁行业首当其冲。让我们具体分析钢铁行业投资是否过热了,概括地说,既存在低水平产能扩张迅猛的过热,也存在着结构矛盾特别是产品结构不尽合理的矛盾还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
  今年5月份,钢铁协会受国家发改委的委托,对各省(市)贯彻国办发[2003103号文件开展的钢铁企业现有生产能力和在建项目、拟建项目的调查情况进行了汇总。得知,现有和正在建设的钢铁企业中,有炼铁设施的472家,有炼钢设施的264家。2003年底,全国炼铁产能278亿吨,炼钢产能31亿吨,钢材产能293亿吨,这与我们协会最近完成的《2003年钢铁工业统计年报》的数据不同。年报中全国钢的年末已建成的设计能力为261亿吨,其中重点统计的大中型钢铁企业为203亿吨,比2002年末分别增加6447万吨和3270万吨;年报中全国炼铁的年末设计能力为262亿吨,其中重点统计的大中型钢铁企业为168亿吨,比2002年末分别增加8591万吨和2796万吨;年报中全国钢材的年末设计能力为295亿吨,其中重点统计的大中型钢铁企业为192亿吨,比2002年末分别增加7733万吨和2747万吨。协会统计年报中的全国数字来自于各省(市)冶金行业主管部门的统计资料,钢材产能数据与调查表汇总结果相近,炼钢产能调查表比统计年报高出4851万吨,炼铁产能高出1624万吨。炼钢产能中,转炉炼钢产能调查表比年报高出2931万吨;电炉炼钢产能高出1920万吨。调查表中有的企业铁与钢的能力不完全匹配,因此不能把这两个不同的统计渠道的数字看得太绝对了,只能作分析问题时的参考。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国家统计局资料,2003年全国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1422亿元,比上年增长962%,其中协会统计的重点大中型企业完成投资9115亿元(其中企业自筹资金占753%),比上年的6006亿元增加3109亿元,增长5176%;地方中小钢铁企业(也含有一小部分规模大的企业)完成投资5105亿元,比上年增加386亿元,增长3112%,地方钢铁建设投资确实增长过猛。更有甚者是在建项目规模过大。调查表汇总结果是,在建规模炼钢能力15亿吨,炼铁能力143亿吨,轧材能力148亿吨,其中属于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占钢、铁、材在建能力中的比例分别为303%2947%4164%;而民营企业分别占50.68%519%4698%;外资及外资控股企业分别占1902%18.63%1138%。实际上在炼钢、炼铁项目所谓的外资有不少是内资在境外注册的公司,如铁本项目中的所谓外资。可以看出,此轮钢铁投资过热,在建项目中主要是民营企业。据调查,在建项目计划完成总投资约30569亿元,其中去年已完成投资占总投资的269%。绝大多数项目还在建设的初始阶段,现在进行清理整顿可以避免造成更大损失。国家统计局的资料,去年末钢铁在建项目计划总投资3734亿元,是和调查数据相近的。据国家统计局资料,从1996年到2000年的“九五”计划期间钢铁投资共完成2161亿元,而现在在建总规模就相当于“九五”实际完成投资的172倍,钢铁投资过热是不容置疑的。在钢铁投资大量增加的情况下,改善工艺装备结构和解决短缺产品生产能力不足的问题虽有所进步,但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2003年末,全国已建成的炼铁能力中,<1000M3高炉能力占总能力的7112%,<300M3高炉能力占总能力的278%。而在建的高炉中<1000M3的能力仍占在建能力约44.3%;在建的转炉中;<100吨转炉的能力仍占在建转炉能力的453%;<60吨的电炉仍占在建电炉能力的672%;在建的轧材能力中包括中厚板和热轧薄板的能力共4036万吨,占总在建能力的272%,冷轧薄板能力今明两年新建投产的将达1740万吨,主要是宝钢、鞍钢、武钢、马钢、邯钢、包钢、首钢、重钢、唐钢、天津等,新增能力也仅仅相当于2003年进口冷轧薄板及以冷轧薄板为基板的涂镀层板的数量。由于这些项目前期审批过程时间太长,本应早建成的,拖后了,影响了产品结构调整的进度。
  (三)宏观调控对我国钢铁工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重大意义
  1.这次宏观调控,是在我国经济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尚未成为全局问题之前的一次防止经济大起大落的预防性调控。不仅对保持我国经济在今后一段较长时间里能够持续平稳较快增长,实现增长的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直接关系到我国钢铁工业在登上两亿吨钢台阶后能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别在市场需求上不出现马鞍型,始终能保持市场对钢铁工业发展的平稳持续的拉动作用上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通过这次宏观调控全面清理钢铁建设项目,发现低水平产能扩张,盲目投资现象,比原来估计的要严重得多,如果不及时地采取措施进行整顿,任其发展下去,必然出现普通建筑用长材和窄带钢严重供大于求,给钢铁行业的正常运行带来灾难性的严重后果,到那时再来调整,损失更大。可以说,宏观调控使我国钢铁行业避免了一次经济效益大幅下降的灾难。
  3.这次宏观调控对于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有着重要的促进和指导作用。这次调控不是简单的总量性的调控,而是着力于解决结构性问题,通过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优化行业产品结构,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将全面提升今后钢铁工业发展的装备水平和行业竞争力。
  4.这次宏观调控促进了投资体制改革,对落实钢铁企业投资自主权,确立企业在投资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起了重要作用。国务院于今年716日已发布了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同时公布了2004年《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钢铁工业列入《目录》的有:已探明工业储量5000万吨及以上规模的铁矿开发项目和新增生产能力的炼铁、炼钢、轧钢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其他铁矿开发项目由省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文件规定,根据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不同行业的实际情况,可对特大型企业的投资决策权限特别授权。文件规定,对于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一律不再实行审批制,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钢铁投资项目属于核准制,仅需向政府提交项目申请报告,不再经过批准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开工报告的程序。政府制定严格规范的核准制度,明确核准的范围、内容、申报程序和办理时限,并向社会公布,提高办事效率,增强透明度。国务院同时决定扩大大型企业集团的投资决策权。规定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大型企业集团,投资建设《目录》内项目,可以按项目单独申报核准,也可编制中长期发展建设规划,规划经国务院或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批准后,规划中属于《目录》内项目不再另行申报核准,只须办理备案手续。企业集团要及时向国务院有关部门报告规划执行情况和项目建设情况。以上规定对于我国钢铁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集团,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依据市场需求,抓住机遇正确决策,加快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5.这次宏观调控对钢铁行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宏观调控的主线就是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既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又防止经济大起大落;既积极推进经济建设,又注重社会全面发展,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既要缓解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矛盾,也要保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一切对我们钢铁行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去年我们在实现钢产量登上两亿吨台阶之后,第一次遇到了资源、能源、交通运输和环境对钢铁工业发展的严重制约。客观现实让我们明白了离开实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和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我国钢铁工业再向前发展就没有出路。
  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内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对此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结合我国钢铁行业的实际,准确把握,贯彻落实。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结合我们钢铁行业的情况,坚持以人为本,首先是坚持生产的目的是满足客户需要,一切以满足客户需要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坚持以人为本还要体现在实行环境友好政策上,实现钢铁生产和保护环境相和谐。
  对于钢铁工业的发展而言,讲全面就是既要满足用户对数量需求增长的需要,更要不断满足用户对质量品种要求日益提高的需要,在开发新产品上走在用户要求的前面。讲全面还要不断实现钢铁企业的品种优化和结构的改善,不断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真正做到发展的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讲协调就是要使钢铁工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对钢铁工业产品数量和品种质量的需要相适应,与下游产业的发展要求相适应,与铁矿石、能源、水等资源和物流运输条件相适应,与国际市场的需求和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潮流相适应。讲可持续发展,首先是要使钢铁工业的发展满足日益提高的环保要求,节约使用能源、资源,不断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同时不断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中国是能源、资源按人口平均相对不足的国家,中国的钢铁工业必须是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最高的钢铁工业,从而也是对环境污染最小的钢铁工业,我们距实现这个目标还相距甚远。
  (二)我国钢铁工业发展正处于重要历史转折期
  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从中国年产不到16万吨钢发展到今年预计实现26亿吨钢,概括起来说,经历了三个历史大转折,现在正处于第四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历史大转折。
  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第一个历史大转折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搞承包制调动企业和职工个人积极性,“放水养鱼”给企业留利扩大再生产,打破“大锅饭”实行按劳分配,使一大批钢铁企业加快了发展步伐,同时在国家经济还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党中央、国务院英明决策,不失时机的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现代化的大型钢铁企业——上海宝钢,给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引进了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树起了钢铁工业现代化的样板。第二个历史大转折是党的十四大以后,确立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1月,在生产资料市场中率先放开钢材价格,实行市场定价,钢铁企业开始引入市场经营机制,在1993年产钢8954万吨的情况下,当年全行业实现利润290亿元,推动了中国钢铁工业的市场化发展。第三个历史大转折是1997年党的十五大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出国企三年脱困目标;实行债转股和贴息贷款搞技术改造政策和创造条件让钢铁企业搞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资政策,同时企业加大了“三改一加强”工作力度,学邯钢降成本;学宝钢现代化管理和武钢主辅分离、减人增效;学鞍钢老企业高起点、少投入、快产出、高效益的技术改造,由于钢铁行业实实在在、认认真真地搞“三改一加强”,使绝大多数的老钢铁企业焕发了青春,增强了发展后劲。
  现在,我们正处于第四个历史大转折,就是进入新世纪,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左右,这个目标给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既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使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这就是中国钢铁工业今后能否顺利发展除取决于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外,关键是自身能否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入新世纪,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融入了经济全球化的大潮,钢铁工业最先取消非关税保护,直接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这次历史大转折,对我们来说还没有完成,而仅仅是开始。
  (三)我国钢铁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要求
  对于我们国家来说,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党的十六大指出,就是必须“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对我国钢铁工业来说,还应该加上“产业结构和布局合理”,就是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必须走出一条产业结构和布局合理,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四)我国钢铁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注意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1.必须坚持在结构调整中发展总量的原则,优先发展高附加值板带材的生产能力。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2003年曾作出预测,到2010年中国需要33亿吨钢,届时板带材的消费比重将上升到5018%,去年中国钢材表观消费中的板带材所占比例为4195%,而国产板带材在表观消费中所占比例只有3014%,今后钢铁工业的产量增长必须首先满足品种结构调整的需要,增加技术含量高的板带材生产能力。
  2.必须提高行业准入标准,给大企业以优先发展的机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改善钢铁工业布局,着眼于提高国际竞争力。
  3.必须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的步伐,进一步推进股份制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发展大集团;继续扩大与国外及港澳台企业的合资合作,特别是在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
  4.必须加大科技开发力度和加快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的速度。重点放在最大限度的提高能源、水资源和原料的利用效率,建立长期稳定的资源供给基地和长远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最大限度的提高物流效率,降低采购和运输成本;最大限度的提高钢铁产品的使用效率,节约使用钢材;最大限度的提高环境容量空间的利用效率,搞好清洁生产。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钢铁工业技术开发创新和推广应用需要关注以下十个方面的技术:
  (1)钢铁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新技术和企业管理信息化新技术。
  (2)适合中国铁矿资源特点的低成本采矿新技术和低品位、难选铁矿及共生矿的低成本、高收得率的选矿新技术。
  (3)炼铁系统的焦化、烧结(球团)和高炉冶炼协调实现小渣量、低焦比、高喷煤比、高风温、长寿命的新技术。
  (4)新一代钢铁生产流程中的熔融还原炼铁新技术和薄带连铸新技术。
  (5)生产清洁钢的铁水预处理、转炉或电炉冶炼、炉外精炼系统整合的新技术。
  (6)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扩大品种、生产质量要求高的高附加值产品新技术。
  (7)高效连铸和高作业率、高精度轧机装备和操作工艺新技术。
  (8)轧钢工艺控轧控冷、强力轧制(低温临界点轧制)和超细晶轧制新技术。
  (9)各工序节能、节水和系统节能、节水新技术及环境保护新技术。
  (10)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钢材新品种和新一代钢铁材料的先进制造技术。
  对于现有成熟的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支撑技术,协会已将有关节能、节水、环保、先进的矿石采选技术、钢铁新材料新品种和钢铁工业信息化技术等汇编成册,这次会议期间已发给大家。李世俊副秘书长又作了一个很精彩的推介报告,希望大家回去以后组织本企业有关人员认真研究消化,使这些先进技术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我国钢铁工业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主办单位:冶金工业建设工程定额总站   电话:010-65220789 010-65268572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胜古中路2号院7号楼A座3层A307室    邮编:100029
技术支持: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京ICP备12037592号-1
冶金工业建设工程定额总站